航天员里,有个戴眼镜的……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5月30日9时31分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飞行乘组航天员简介
▐ 景海鹏同志简历
景海鹏,男,汉族,籍贯山西运城,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陆军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曾任陆军某部队副部队长,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2012年6月,执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2016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同年1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一级航天功勋奖章”。2017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八一勋章”。2018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21年,被评为第八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22年6月,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 朱杨柱同志简历
朱杨柱,男,汉族,籍贯江苏沛县,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86年9月出生,2005年9月入伍,200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陆军上校军衔。曾任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副教授。2020年9月,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2022年6月,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 桂海潮同志简历
桂海潮,男,汉族,籍贯云南施甸,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86年11月出生,202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9月,作为载荷专家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2022年6月,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神十六航天员乘组公布后网友发现了一个亮点戴眼镜也可以上太空了
这位“戴眼镜的”
并非是职业航天员,
而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
青年教授桂海潮,
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
在轨操作。
这是我国载荷专家
第一次作为航天员
完成空间站“首秀”。
戴着眼镜上太空
这是我国第一次
有非飞行员出身的航天员
进入太空执行任务。
1986年,
桂海潮出生在云南保山一个普通家庭,
2014年在北航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已有近20年的专业学习和科研积累。
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
他不断取得国际顶尖的学术成果,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不少成果对工程应用
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看简历↓↓
桂海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工作经历
2005.09-2014.07,本硕博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4.07-2016.07,2016.07-2017.08,在海外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7.09,入选北航“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进计划,进入北航宇航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
教学科研情况
承担《深空探测导论》《非线性控制理论》等本研课程教学任务。指导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名,已毕业3名。
主要研究方向为航天器动力学、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索引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顶刊;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科研项目十余项。
据同事介绍,
桂海潮作为载荷专家“上天”,
除了有丰厚的科学知识基础之外,
对航天飞行器的方方面面
也都非常了解。
同时,
桂海潮一直保持着锻炼身体的习惯,
他喜欢长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体育运动,
身体素质“特别好”。
载荷专家是干啥的?
目前,
全球有航天员540余名,
分属于18个国家,
我国现役航天员有34名,
其中第一批现役9名(已退役5名),
第二批7名,
第三批18名。
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成,
航天员的分工更加明确,
第三批航天员在航天驾驶员基础上,
新增两个“工种”:
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
飞行工程师负责太空站建设和维护,
主要来自科研部门、
高校的工程师或机械师。
载荷专家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
在轨操作,
主要来自载人航天工程空间
科学研究及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
桂海潮便是第三批18位预备航天员中的
4名载荷专家之一,
也是唯一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
杨利伟介绍,
根据任务不同,
航天员的选拔标准也不同,
“从视力角度来讲,
高度近视不行了,
低度的近视还可以,
我们现在招的几个载荷专家,
好几个都是戴眼镜的。”
相比于职业航天员,
对非职业的载荷专家航天员的要求
“基本上达到门槛就可以了”,
但同样要完成数千个训练单元。
未来还会有更多载荷专家
随着空间科学技术活动的深入,
空间科技活动越来越专门化,
载荷专家应运而生。
前苏联“上升1号”飞船上,
费奥克蒂斯托夫
成为第一位有效载荷专家,
他是一位航天设计师,
参加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之一
是进行飞船太空飞行的实际考察。
美国“阿波罗17号”登月飞行的
航天员施密特
是第一位真正的载荷专家,
他是职业地质学家,
在对月球进行实地考察方面的优势
远胜于其他航天员。
上世纪九十年代,
国际空间站的出现,
为开展长期、可动态调整的研究任务
提供了可能。
2011年进入运营期后,
参与空间站任务的载荷专家
担负了专业性空间研究项目的具体实施,
比如空间生物学、物理学等专业性项目
以及部分新技术验证项目,
并在必要时
指导飞行工程师协助完成相关工作。
随着我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为满足工程任务需要,
2020年底选拔的第三批航天员
在航天驾驶员基础上,
增加了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
两个类别,
18名航天员中有7名航天驾驶员、
7名航天飞行工程师和4名载荷专家。
2022年9月,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已全面启动,
计划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
包括航天驾驶员7至8名,
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共5至6名,
其中载荷专家2名左右。
截至2023年3月,
已完成初选阶段选拔工作,
共有100多名候选对象进入复选阶段。
责编:房淑婧 苏浩军 陈兆月
编辑:吴云欢